首页>人物风采>正文

张蕴蓝:企业家版的《摔跤吧,爸爸!》

来源:齐鲁晚报发布时间:2018-08-05

  初见张蕴蓝,面容精致,谈吐温婉,让人很难和叱咤风云的总裁联系在一起。作为“企二代”,生于1979年的她没有躺在父辈的功劳簿上,而是带领团队开拓向前,完成了一部企业家版的《摔跤吧,爸爸!》。

  每天五点多起床

  上班从不迟到

  做为别人眼中的“乖乖女”,张蕴蓝接班并非主动选择。如果不是父亲提议,她应该还生活在上海,做着朝九晚五的外企工作,有充裕时间陪孩子长大,有空闲就出去旅游。

  最初,张蕴蓝的父亲,青岛酷特智能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酷特云蓝”)董事长张代理并不想把企业打造成一家家族企业,他先后找过两位职业经理人管理企业,但都不如意。于是转而想到让女儿回企业帮忙。

  刚从海外留学归来,在上海一家跨国企业做白领的张蕴蓝很是犹豫。她从小到大目睹了父亲做企业的操劳和艰辛,同国内大多数企二代一样,她不愿重复父辈的生活。但血液里流淌着家族责任让她最终来到父亲的企业工作。

  “当年父亲从没说过要我接班,干制造业要吃很多苦,他不确定我有没有这个能力,也不知道我愿不愿意。”张蕴蓝说,一开始自己对服装业一无所知,留学的经历让她和国内生活还有一些脱节,进公司的这几年自己成长很快。

  张蕴蓝认为,既然选择了,就要做好。渐渐地,员工发现,在酷特云蓝的国际业务部,多了一个大眼睛的女报关员。

  张蕴蓝的家离公司很远,为了赶上7点20的上班时间,她每天清晨五点多起床,几年来从来没迟到过。“有一天我在上班高速路上,还见到了大小各异鸟类大聚会,很有趣。”张蕴蓝笑着说。 

  电脑自动制版

  精准不输老裁缝

  以数据驱动智造个性化产品,做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企业,成功并非看起来这么简单。本世纪初,服装工厂间价格恶性竞争,库存问题也难以解决。

  张蕴蓝回忆,当时她的父亲,酷特云蓝董事长张代理开始考虑用工业化的手段做大批量的个性化定制服装。做每件衣服前要先刷卡,一开始习惯了传统生产的工人不愿接受。“我们便先拿一条流水线做实验,每天工作八小时,即使没有订单,工资也比其他工人拿的多。”张蕴蓝说,渐渐这种模式就推广了起来。

  而更大的难点在于建立精准的版型库。张蕴蓝说,一个老裁缝师傅,一天不休息,也只能打出两个版,而如今运用工业大数据,他们的版型库中有上百万万亿的数据,这些数据生成的版型是建立在对人体的充分了解之上,通过规则裂变而来。工厂接单后,可以根据客户的数据实时生成适合他们的版型,完全摆脱了对制版师的依赖,成本也大幅缩减。如今正在使用的是第四版版型库,之前的版本建立了三次,推翻了三次,每一次都是以千万计的资金损失,可谓孤注一掷。

  一开始,酷特云蓝将纽约市场做实验,边接订单边改造流水线,在实践中发现版型库规则的若干问题,再推倒重来。“在不断试错的过程中,不仅是资金的损失,也丢了不少客户。这些业务都是在国外我们一个个敲门敲出来的。不断投入,却不知道何时能成功,但我们就认准了这件事。”张蕴蓝说,直到建立起第四版版型库,准确率非常高,订单开始飞速增长。

  搭建定制平台

  消费者直通工厂

  一路走来,张蕴蓝与企业转型升级一同成长。

  一开始,她并没有将自己是董事长女儿的身份公之于众,而是以一位普通员工的心态早出晚归。她还经过报检、跟单、国际业务谈判等工作的磨炼,并主动要求进入了一线生产车间。别人工作8小时,她工作12个小时。

  张蕴蓝的努力有目共睹,销售总监离职后,她接过了接力棒。新的办公室刚刚装修,当时已经怀有身孕的她挺着大肚子坚持在难闻的气味中办公。

  年轻气盛的张蕴蓝也犯过错。2009年,她担任总裁第一年,砍掉了1/3加盟商铺,辞退所有地推人员,导致公司内部人心动荡,大刀阔斧结果也不尽如人意,当年公司业绩下滑了50%。

  她没有固守成规,而是带着一帮年轻人另起炉灶,试图搭建一个用户在线自主设计、实时下单,个体直接面向制造商的C2M个性化定制平台。

  如今,这一平台让消费者直接和工厂对接,省去了很多中间环节,实现了产品的零库存,提高了产品性价比,但在当年,业内并不看好,连不少员工都觉得有风险。可张蕴蓝仍然“一意孤行”,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

  “特别感谢父亲,他为我挡了很多箭。虽然外面有一些传言不看好我,但这些负面的话语从没传到我的耳朵里,让我能够安心一路走来。”张蕴蓝说。

  帮更多企业改造

  大规模定制工厂

  多年以后,曾经年轻无措的女孩,已然蜕变成处事干练的女强人。张蕴蓝没有躺在父亲的功劳簿上,她带领业务团队不断开拓,目前酷特云蓝的海外业务已经占据企业订单的60%以上。作为接班人,张蕴蓝并不轻松,她已成为朋友眼中的“工作狂”,她几乎每天睡6小时,工作至少10小时,没有休假,随时工作。

  辛苦的付出是丰硕的成果。如今,酷特云蓝已经成为全球定制行业引领者,打破了工业化和私人定制的悖论。服装工厂宛若一台巨型“3D打印机”,利用大数据,800人的生产车间可以无人管理,服装上的电子“ 身份证”就是指挥棒,流水线上款式各异的定制西装日产4000套,所有生产的服装均已售出。

  张蕴蓝说,这种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背后的逻辑和算法是普适通用的,他们创造了适用于传统企业转型升级的解决方案——酷特云蓝数据工程。尤其是对于中小型制造企业来说,可以在原有的机器和工人的基础上,进行简单升级改造,成本较低。目前已经签约改造了牛仔服装、鞋帽、家具、机械、电器等30多个行业的70多家企业。

  通过改造,在M(工厂)端形成真正联盟,通过网络直接触达C(消费者)端,给消费者提供可以支付的起的,高品质的个性化定制产品。“下一步我们将改造更多的工厂,完善更多品类,并针对C端建立创业平台。希望能做成世界上最大的个性化定制工厂直销品牌。”张蕴蓝说。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范佳

编辑:姜镛
为您推荐